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幼儿园
  本学期第周   设为首页  收藏本站  


新闻列表

 
园长信箱
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  新闻列表  园级新闻
园级新闻
幼小衔接,我们在路上——记我园开展大班段家长学校幼小衔接专题讲座
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幼儿园  2018-05-02

        再过一个多月,大班的孩子即将走出幼儿园,成为一名小学生,去面临新的挑战。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,要面临学习环境、学习方式、学习内容、生活方式、社会交往等各多方面的变化、适应和重组。对于孩子将要迎接的小学生活,很多家长普遍都会焦虑: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?面对幼小衔接,究竟该怎么做呢?为此,幼儿园专门邀请到了厦大附属实验小学的谢文惠老师,就幼小衔接的困惑进行探讨,家长反响强烈。

        问题一: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?

        老师分析: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,没有考试要求,且活动以游戏为主。教学时间少,便于请假。每天孩子吃好、睡好,身体健康,学习没有过多强制要求。而小学教育是国家的义务教育,学校需通过考试来考查学生学习情况。且小学以课堂学习为主,强度较大,不可随意请假。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,要求按时缴交,不能拖沓。

        问题二:幼儿入学后,常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?

        老师分析:初入小学后,孩子会出现“湿衣服穿一天”、“上厕所尴尬”、“爱插嘴”、“书包里一团糟”、“忘记带作业、书本”、“上学变内心了”、“经常丢东西”等问题。老师建议要从“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”,帮助孩子建立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双重准备。首先要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,在入学前可认识几个哥哥姐姐,切不可吓唬孩子。生活上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,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、独立意识。

        问题三:是否提前教给孩子小学的知识?

        老师分析:很多家长会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“幼小衔接班”,这是不对的。幼小衔接不代表片面的小学知识教育。它强调的是孩子的可持续发展,而不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实施小学课程内容。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也不是靠“幼小衔接班”就能一蹴而就,家长应在平时观察、注意孩子的兴趣点,并有意识地引导,同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练习。最后,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,还应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、生活作息的提前适应、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等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 讲座上,谢老师还就幼儿的注意力、阅读能力等进行了案例分析,提出了有效地指导方法。如对孩子们进行“复述性练习”、“拼图七巧板练习”、“多米诺骨牌练习”;通过“陪读”、“演戏”、“提问”等方法帮助幼儿进行幼小衔接。讲座后,谢老师热情地与家长们进行了互动,为家长们答疑解惑、消除焦虑,家长们表示受益良多。

        有了谢老师强有力的理论依托,幼儿园大班段的吴水仙老师,也通过自己育儿的实践经验,为家长分享自己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心得。吴老师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案例,让家长们为孩子入小提前做好经验储备。

        从幼儿园到小学,孩子要经历外部环境和心理发展的重大变化,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备适应这些重大变化的能力,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从家庭、幼儿园、小学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。

(陈琼花)





【友情链接】厦门大学嘉庚学院 厦门大学 厦门大学幼儿园 厦门大学漳州校区 
Copyright©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幼儿园 since 2014,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596-3920707;E-mail:jgxyyey@xujc.com
通信地址:福建省・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;邮政编码:363105